走进逊克县鄂伦春族乡看70年巨变_乐鱼体育在线下载安装_乐鱼体育在线下载安装app

走进逊克县鄂伦春族乡看70年巨变

时间: 2024-01-30 23:51:37 |   作者: 乐鱼体育在线下载安装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富国强兵,国之要务!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燃气安全系万家,安全使用莫违规。 安全用气不离人,保证通风常换气 。

  巍巍兴安、沃野葱茏绘制了鄂伦春同胞家园的底色;茫茫林海、绵延富足铺满了鄂家儿女幸福的生活。

  70年前,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鄂伦春民族走出深山,千年一跃,告别“毡幕而住,逐水而居”的历史,结束了“御冷茅为屋,充饥肉作粮”颠沛流离的游猎生活。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老步入了现代文明,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越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产方式的跨越式发展。现如今,在逊克县生活的新鄂、新兴两个民族乡鄂伦春同胞在党的领导下,汇聚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磅礴伟力,经过艰苦创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70年来,在逊克县居住的鄂伦春族同胞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人口实现迅速增加,教育事业取得突破,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事业日趋繁荣,民族文化极具魅力。

  这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民族,用勇敢、善良和忠诚诠释着对天地的敬畏,他们没离开山林,“兴安猎神”变成了“兴安守护者”。他们寻找到尊重自然和新时代生产生活中的重合点,走出了一条绿富同兴之路。

  逊克县的两个鄂伦春族乡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森林繁茂,水系丰沛,生态环境资源无与伦比。鄂伦春族人个性爽朗、豁达、能歌善舞。盛夏时节,鄂伦春族人最惬意的就是走进群山峡谷、密林深处,漂流、唱歌、跳舞……夜晚,他们围着篝火席地而坐,吃着诱人的“手把肉”,听着扣人心扉的神鼓和悠扬的“摩苏昆”。逊克县两个民族乡一直在优化沾河、库尔滨河沿岸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了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全力发展鄂伦春民族风情游和沾河、库尔滨河漂流,打造民俗风情品牌,弘扬独特的旅游文化。每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鄂伦春族群众与各地游客欢聚一堂,游客们感受鄂伦春族迎宾仪式等民俗,体验射箭、骑马等体育项目,参与鄂伦春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欣赏口弦琴、鄂伦春族歌舞表演等。春秋两季,兴安守护者们成立鄂乡护林马队,严格进行巡逻搜山、护林防火,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广阔的家园。

  小兴安岭的山水为鄂伦春族人提供了广阔的文化创造源泉。他们都以为自然界中从小花小草再到飞禽走兽都拥有灵魂,能够感知人与自然的力量。逊克县新鄂乡鄂伦春手工艺传承人陈玥就是这样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妇女学习传统桦树皮手工艺品制作,帮助她们每人每年增收近7000元。

  在鄂伦春语民族社团课上,84岁的外聘教师吴晓东给30多名鄂伦春族学生传授鄂伦春民族语言。为保护濒危的鄂伦春语,吴晓东用汉字加拼音的方式义务教授鄂伦春民族语言。她和记者说:“这把年纪就为了传承,一心一意想把鄂伦春民族语言传给下几辈,给后人留下点儿鄂伦春民族语言的痕迹。”

  逊克县为传承民族技艺,在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开设了桦皮画、萨满鼓、口弦琴、鄂伦春族舞蹈等民族社团课,招收热爱此项技艺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民族小学校副校长贾红艳说:“未来我们学校将继续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和内涵,将课程融入日常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文化精髓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逊克县新兴乡鄂伦春族小区,一幢幢“撮罗子”外观的民居整齐划一,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淡绿色的墙面上装点着鄂伦春族图腾。如今的鄂乡干净整洁、设施齐全,房屋坚固明亮,水电网畅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活力。

  鄂伦春族老人葛金福一边回忆一边对记者讲述:“70年来,我们的生活变化特别大,以前我们在小兴安岭深处游猎生活,住的是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生活物资都是用兽皮兽肉到山下交换,最辛苦的时候还是冬季,天冷食物少,生活颠沛流离。伴随着党和政府对鄂伦春族大量财力、物力和政策支持,我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

  原黑龙江省鄂伦春民族研究会会长韩有峰和记者说:“1953年鄂伦春族人下山定居之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新鄂、新兴这两个鄂伦春族村都住上了新房。新鄂乡刚成立的时候,当地只有55户242名鄂伦春族人,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如今,逊克县鄂伦春族非流动人口超过了1200人,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鄂伦春族人的千年狩猎文化,让这个民族既看重自身能力又注重团队协作,因为长期在山林里,就靠着彼此之间的信任,一代又一代生活着,现如今这个传统依然存在。他们崇尚自然——虎的威武、熊的彪悍、鹿的机敏、狼的睿智,他们寻找到尊重自然和新时代生产生活中的重合点,走出一条绿富同兴之路。

  记者走进逊克县新鄂乡农机大院,大型农机具摆放整齐。60岁的莫志国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去年他承包了700多亩土地种植大豆和玉米,农业生产收入就有50多万元。莫志国是传统的鄂伦春族猎民,他从传统猎业经济向农畜林多种经营方式转变。昔日的好猎手纷纷奔赴黑土地,开荒、犁地、播种。

  在新鄂村农户院落的绿荫下,一排排黑木耳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黑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

  在逊克县新鄂乡浦洛口子村村民冷延香家,她高兴地和记者说,去年利用庭院空闲的半亩地试种雪菊,3月中旬育苗,5月栽培,7月至10月采摘,通过自然晾晒形成成品。去年半亩雪菊让冷延香增加了8000元左右的收入。

  同时,逊克县新鄂乡因地制宜,瞄准中药材种植产业,村民在房前屋后试种苍术、元术、芍药等中药材,让自家闲置的院落“绿起来”,美了村庄、富了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逊克县新鄂乡新鄂村党支部书记张焕鹏和记者说:“新鄂村党支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力发展黑木耳种植,利用庭院空地,去年带动了80户农户,种植木耳段16000棒,今年我们又扩大到103户20000棒,预计产值达到10.3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地理资源优势,发展庭院经济,预计明年这一项每户增收能达到3000到5000元以上。”

  结束了多日的采访,记者来到静静的沾河边,河水从远古流到今天,记载着鄂伦春族人70年的生活变迁。鄂伦春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与大家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大步向前,和谐幸福。

  记者仿佛听到“那依耶”的旋律自遥远的小兴安岭山脉传来,融合着“古伦木沓”火把节古朴的节拍,激发了这个崇尚自然的民族走向未来的前进动力。坚强智慧是深藏在鄂伦春民族心底的火种,它在一个民族健硕的身体里燃烧。这个民族在延续、历史在延续、时代精神在延续……

上一篇:童心手绘医护情

下一篇:德州学院举行专业技术大交锋

Copyright © 2020 乐鱼体育在线-破碎机-制砂机-筛分设备-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