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13 13:45:54 | 作者: 企业动态
·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 “促进交流合作,书写更多友好故事”
·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习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在我驻外机构人员、维和部队官兵、留学人员中产生热烈反响
在9·11事件6周年前夕,3年未露面的恐怖魔头本·拉丹终于现身了。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的录像片段中,只见他身穿白色长袍和米色外罩、头戴白帽,在摄像机前侃侃而谈。他挑衅般地将花白胡子剪短并染成黑色,向美国人展示他的精神情况。拉丹这次不再威胁攻击美国,而是替他的敌人寻找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方案:要么我们在伊拉克的弟兄们让这场战争一直在升级,打死更多的美国人;要么美国人集体皈依教。毫无疑问,拉丹提供的两种处理方法,只会激起美国人更大的怒火,只会让美国人更加坚决地展开捉拿他的行动。这还不够,9·11纪念日当天,拉丹再度现身,为9·11袭击者大唱赞歌。拉丹如此猖獗,难道不怕暴露行踪吗?鲜为人知的是,目前,美军的一名特种部队指挥官、中情局的一个高级特工和一名来自美国的赏金猎人,正各自率领队伍游走在阿富汗的大山密林里,追寻拉丹的足迹??他们的行动已经持续6年之久。那么,美国为何总是抓不住这个恐怖魔头呢?
据美国媒体9月7日报道,在“9·11”事件6周年前夕,“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在一盘最新出现的录像带中发表讲话,号召追随者以加剧杀戮和战斗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但没有发出具体的威胁。此次是近3年来本·拉丹首次在录像带中现身。这是本·拉丹分别在2004年10月29日(左图)和2007年9月7日(右图)的录像截图。
除了斯坦利中校的特种部队,中情局颚式破碎机行动小组,也一直在阿富汗山区追捕拉丹。即便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剥夺了中情局追缉拉丹的专利,这支行动小组在组长加里·贝恩特森的率领下,仍没放弃努力。
2001年12月15日,贝恩特森和他的手下意外地截获了一部基地组织的无线电接收装置。
几天后的一个凌晨,贝恩特森保密电话的铃声突然响起。他的一名助手兴奋地告诉他,通过那部接收装置,拉丹的一段通话内容完全被录音并抄写下来。这证明拉丹仍躲在托拉博拉山,但已有转移打算。监听人员甚至听到了拉丹向随从们发出的吼叫声:大家原谅我!
贝恩特森听了一遍拉丹的咆哮声,然后迅速锁定了拉丹被困的具体方位,并立即请求军方增派800名特种兵,前来瓮中捉鳖。然而,美军中央司令部驻阿富汗特种战司令戴尔·德雷少将,一口回绝了贝恩特森的请求,只夸他干得漂亮,却表示派那么多特种兵会让阿富汗盟友不高兴。贝恩特森气得冲着电话怒吼:我才不管什么盟友,我只想消灭基地组织,把拉丹的头割下来送回白宫!
放下电话,他赶紧打通了他的中情局上司克鲁普顿的电话。克鲁普顿一刻也不敢怠慢,立即打电话给时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弗兰克斯上将。然而,弗兰克斯告诉他,动用那么多兵力,需要好几周的准备时间,更何况崎岖多雪的山区将使士兵们面临危险。
克鲁普顿无奈,只好跑到白宫去找布什总统。但布什显然更认同军方的说法。克鲁普顿只得无功而返。
就在克鲁普顿在华盛顿四处奔走的时候,贝恩特森已通过卫星定位系统锁定了拉丹藏身地的精确坐标。美军第11特遣部队两人一组的狙击小组也部署到了基地组织盘踞的山头附近。只要援兵一到,好戏就能上场!
然而,等待援兵到来的贝恩特森,什么也没等到。其间,曾有狙击小组要求孤军深入,但被贝恩特森喝止。因为没有强大的火力支援,狙击队员冒险出击等于是送死。
作为一个有20年经验的中情局老特工,贝恩特森曾被授予优异情报勋章和情报之星奖章。
在加入中情局之前,他曾当过空军消防队员,退伍后一边上大学,一边参加海军陆战队的军官轮训计划,希望毕业后能成为陆战队军官。一天,校园里来了一名中情局特工。他是来招募毕业生的。贝恩特森有当过兵的背景,而且会说阿拉伯语,因此引起了这名特工的兴趣。经过一番考试、谈话,中情局向他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考虑一下咱们提供的工作机会吧,别去海军陆战队了!贝恩特森接受了邀请。1982年10月4日,他正式出现在中情局的初级训练学校里。10年后,他加入了中情局的本·拉丹小组,专门研究极端与拉丹。
谈到与捉拉丹结缘,贝恩特森兴致勃勃地说:那是2000年的一天早上7点,我突然接到本·拉丹小组副组长打来的电话。他吞吞吐吐地问我:你的阿拉伯语怎么样?你能过来一下吗?我们有麻烦了!我赶紧开车直奔他的办公室。他顾不上寒暄,直接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行动小组,他们已受训两个多月了,马上要去阿富汗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可只有一个人会讲阿拉伯语,你愿意去吗?几个小时后就上路。
于是,贝恩特森来到了阿富汗。他和其他特工搭乘阿富汗北方联盟的直升机,飞抵潘杰希尔谷地。那架老旧的直升机,几乎就是用铁丝捆在一起的,使他们紧张得几乎要窒息??落地时,贝恩特森和同事们几乎个个面无人色。但厄运还没结束,北方联盟的领导人一见面就警告他们:拉丹知道美国人要来,已经开出了悬赏金:每个中情局特工的人头值300万美元!
不过,他们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开始与北方联盟一起制定追捕拉丹的方案。贝恩特森至今都记得,他的上司曾通过卫星电话冲他吼叫:你一定得把那小子(拉丹)给我绑回来!(王树军本刊特约记者)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贝恩特森几乎天天带着颚式破碎机行动小组,奔波在阿富汗的大山里,希望能撞上拉丹。
贝恩特森表示,外界对拉丹的隐身场所存在不少误解。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高技术山洞,只有少数几个挖有通风井,而几乎所有山洞的地上都散落着睡觉用的草席。我们从遗留在山洞里的手提电脑和文件中搜集了一些情报,并从他们留下的弹药批号上获取了一些信息。当然,逃犯拉丹的生活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艰苦。贝恩特森说:拉丹甚至在能俯瞰托拉博拉山峰的一个地方,建了一幢带有简易游泳池的房子。我后来还在那里泡过澡。真是不可思议!
现在,颚式破碎机行动小组仍在继续追剿拉丹和基地组织成员。不过,贝恩特森像斯坦利中校一样,也有些情绪低落。他认为,5000万美元也买不到拉丹的人头。
为了追捕拉丹,贝恩特森不得不与当地的部族长老们打成一片,其中,哈吉·扎希尔和哈吉·扎曼就是他最依赖的两个长老。然而,恰恰可能就是这两个人,一次又一次放走了拉丹--他们会很痛快地收下中情局提供的上千万美元的活动经费,同时对拉丹给的数百万美元的贿赂也来者不拒。
贝恩特森还发现,阿富汗普什图族人有一个禁忌:不能出卖在他们那里避难的客人。在他们眼里,拉丹就是客人,所以,即使美国开出5000万美元的赏金,也很难打动当地人的心。
中情局与美军特种部队的矛盾,也让贝恩特森感到无可奈何。在他和其他中情局特工的眼里,军方简直一无是处:特工们的调兵请求经常被拒绝;军方的官僚作风也使他们屡屡错失追剿良机。而在军方看来,特工们提供的情报没有一条是清晰、准确的,似乎是在耍弄军队!
如今,贝恩特森似乎醒悟了:若想抓住拉丹,美国需要在很多方面做改革--也许包括战术、战略,甚至包括外交。
2001年11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地理学教授约翰·施罗德,通过一系列分析录像画面上拉丹身后岩石的构成及其可能的分布地区,断定拉丹最大有可能藏在托拉博拉山以南的斯潘加尔地区。德国的一位鸟类学专家,根据录像带中的鸟叫声,也分析认定拉丹可能藏在斯潘加尔山区。
有分析认为,阿富汗战争爆发后,拉丹很可能直接潜入该地区,并通过手下与当地部族成员联姻,获得了该地区部族长老的庇护。美国和阿富汗一直断言,拉丹就在巴阿边境的部族地区。
该地区一直活跃着一支名为哈立克的力量。该组织成员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族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有分析认为,拉丹有难时,可能前往该组织的控制区避风。伊朗政府曾在这里拘禁过拉丹的一个儿子,及基地组织的一些重要成员。
6年来,恐怕没有哪个美国军人能比斯坦利·麦克克里斯托尔中校更接近本·拉丹了。9·11事件发生后不久,他就带着一队美军特种兵,在阿富汗山区追捕这个恐怖魔头。鲜为人知的是,斯坦利曾数次与拉丹近在咫尺,但最终都失之交臂。然而,他没时间为此唏嘘,因为抓住拉丹的任务远没有完成。
2004年岁末的一天,拉丹和他的保镖们,正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的一处山腰歇脚。突然,不远处的一个暗哨发来紧急信号:一队美国特种兵正猛扑过来,老大(指拉丹)恐怕已来不及转移!情急之下,暗哨发出了末日警告。40余名保镖的手指立即放在了扳机上,准备随时枪击老大,然后自杀!拉丹曾下过一道死命令:如果断定我逃不了的可能性达到99%,就杀了我。我决不做美国佬的俘虏,只能成为烈士!但最终,保镖们没有扣动扳机,因为暗哨很快又解除了警报--美国特种兵突然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这是官员奥马尔·法鲁克,向美国《新闻周刊》讲述的当年的险情一幕。这一说法得到了退役美军特种兵库凯克的印证。
库凯克回忆说:法鲁克的话应该属实,因为那一段时间,斯坦利少校正带着我们在当地巡逻。我们曾接到情报,说是那个地方有阿拉伯武装人员出没,于是便赶过去搜查。追捕行动持续了十多天,在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的掩护下,我们重点搜索了那个地区的密林和山洞,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一些可疑的脚印、生火后留下的灰烬、阿拉伯纸烟的盒子??就连斯坦利也念叨说:感觉猎物就在附近,却找不到目标!
毕业于西点军校和美军特种战学校的斯坦利,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前,就以特工身份秘密潜入阿富汗。当时,他更像是一个保镖--为整天拎着成箱的美元,四处撒钱,恳请当地的军阀合作的中情局特工提供保护。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马仔??追捕拉丹跟我并没有直接关系。
2004年10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劝说布什总统下了一道命令:驻阿富汗的中情局战地情报官与陆海空三军特种部队,联合成立一个专事追捕拉丹的特种单位--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斯坦利少校因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被任命为该司令部的最高指挥官。当时,拉姆斯菲尔德曾握着拳头对斯坦利说:你们是21世纪的骑士,一定能将拉丹绳之以法!
没过多久,拉姆斯菲尔德向布什抱怨说,中情局提供的情报就没有实用性。于是,2005年7月,布什签署了一份总统行政令,授予斯坦利少校尚方宝剑,使他集情报搜集、直接斩杀、协调作战等大权于一身。同时,他的军衔由少校升至中校。走马上任之初,斯坦利曾拍着桌上的一部黑色电话机,得意地说:这部电话机可直通五角大楼和白宫。理论上,我可以跟总统直接对话!
但斯坦利很快就发现,虽有尚方宝剑在手,但他对拉丹的威胁并没有正真获得质的提升。
2005年底的一天,斯坦利接到了一份情报:、拉丹的另一名得力干将,以及其他基地组织骨干,将在靠近巴阿边界的巴基斯坦境内的一处房屋内开会--可信度达80%!
斯坦利当时就怀疑,拉丹可能也在其中。他立即召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主要成员,很快拟定出作战方案:急调30名海豹突击队员,搭乘C-130运输机,连夜飞抵巴阿边界地区,在距目的地约80公里处的上空盘旋待命;为防们听到飞机的轰鸣声,突击队员将靠滑翔伞飞越阿巴边境,悄无声息地降落在那座房屋附近,然后迅速扑向目标,生擒基地组织要员;紧接着,两架直升机从天而降,突击队员押着凯旋而归??
几个小时后,斯坦利就将作战方案上报给了五角大楼。与此同时,他亲率突击队,向巴阿边境飞去。
五角大楼内,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幕僚们围坐在一起,审阅斯坦利的作战方案。他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报是否足够准确?美军是否值得冒这个险?如果行动失败,会否对巴基斯坦局势产生不利影响?拉姆斯菲尔德甚至还问:两架直升机能把所有的突击队员运回来吗?直升机被击落或发生故障怎么办?为确保行动取得成功,他要求将突击队的人数从30人增加到150人。
但几分钟后,拉姆斯菲尔德又有了新的顾虑:这么多的美军士兵进入巴基斯坦,应该征得巴总统穆沙拉夫的同意,最起码也应该通报一声。可这样一来,会增加行动计划被泄漏的危险??
五角大楼的高官们仍在激烈地争论着。此时,斯坦利他们已在巴阿边境上空盘旋了很久,突击队员甚至做好了跳伞的准备。但在最后时刻,拉姆斯菲尔德下令取消行动计划:如果能确定拉丹在那里,我们就干了,可现在什么也不能确定。于是,斯坦利只好命令运输机返航。
事后,不同的情报来源证实,基地组织的确在那里开了一次会,研究来年的作战计划。
如今,斯坦利中校仍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寻找拉丹。但他越来越感到,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不计其数的山洞和几乎一模一样的泥土房,斯坦利无奈地承认,美军特种兵的作战技能在这里根本派不上用场。更让他感到无奈的是,他的士兵只能说站住、滚、举起手来等几句当地土语,根本没办法与那里的人进行交流,更何况他们还不懂当地的很多禁忌。反观和拉丹,他们早就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了。
五角大楼的官僚作风,也让斯坦利吃了不少苦头。比如,一旦他的特种兵的行动范围超出5公里,斯坦利就得填写一份作战申请表,内容有行动时间、地点、原因、目标等;如果在行动中需要开火,则必需由一名三星将军在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在正常的情况下,申请递交上去后,往往几天后才会有回应。而此时,被锁定的目标早就消失了!
斯坦利自己也说,他像一只猫,而拉丹则像一只疲于奔命的老鼠。但现在,老鼠似乎变得比猫更聪明了--尽管他的指挥部里摆满了各种先进的侦听设备,但收效甚微;尽管他的手下个个身怀绝技,但拉丹却能来无影、去无踪。
不过,斯坦利已经习惯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说,这也许恰恰反映了反恐战争的复杂性和艰苦程度。(余东)
当美国国务院将捉拿拉丹的赏金涨到5000万美元后,慢慢的变多的美国退伍兵、雇佣军和私家保安拥向阿富汗,希望能擒获拉丹,成为最成功的赏金猎人。美国乔纳森·伊德马,就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
三四十岁,留着小平头,驾驶深色车窗的多功能越野车,经常跟当地的军阀头子和指挥官喝茶,操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口音。若问他们是谁,到阿富汗干什么?他们准会傲慢地大笑,接着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观光!难道你没听说,阿富汗已经重新对游客开放了?!在阿富汗喀布尔的一间咖啡屋里,伊德马肆无忌惮地调侃着他的同行们。
在阿富汗,真正在追捕拉丹的人无非有三类--特种兵、特工和赏金猎人。600多名特种兵,每6人一组,五角大楼特批他们能够留大胡子、戴阿拉伯头巾、穿阿富汗传统大袍、开无牌照的越野车;150人的中情局特别行动处,由退役特种部队军官、飞行员和各种专家组成;还有就是像我这样的赏金猎人,人数有数百。这三种人的共同目标就是拉丹和他的重臣。如果你是西方人,戴墨镜,腿肚子上别着小手枪,开的车没有牌照,那么肯定没有人敢问你是谁。因为你不是特种兵,就是中情局特工,或者是背景很深的赏金猎人。这些人可都不好惹!伊德马说起这些,满脸都是得意。
伊德马堪称阿富汗知名度最高的赏金猎人。他曾是美军绿色贝雷帽部队的特种兵,美国《匕首特遣队:缉拿拉丹》一书的头号主角就是他。
2001年,阿富汗战争打响后,伊德马从印度偷渡到阿富汗北部,一度加入北方联盟的部队,参与攻打和基地组织。他自称与美国各级官员都有合作,还是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任命的阿富汗政府军顾问。但了解他的人知道,事实上,伊德马来阿富汗就为了捉拿拉丹。
就像嗅觉灵敏的猎犬,我们从始至终都能嗅到拉丹的气息。伊德马自己也承认,在追捕拉丹方面,我们比特种部队和中情局特工更有效率--6年来,我和同伴至少五次差点逮着拉丹。最近一次是在今年5月,我们总共20人,在巴阿边境的一个村落设伏。基地组织高层经常在那个地区活动,与留在那里的妻儿会面。那天,我们正真看到有15个全副武装的人从村后下山,有的骑驴,有的步行。眼看他们就要进口袋了,我们的一个阿富汗同行沉不住气,提前开了枪。结果,他们转眼间就钻进了密林。我们追过去,跟殿后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后来,从一名的武装分子身上搜到的东西表明,他是拉丹的一名贴身保镖!
没人能证实伊德马所说的是真是假,但事实是,他总能挖出一些基地组织成员演习和训练的录像带,让中情局特工如获至宝。他也因此捞到了不少好处。
在赏金的诱惑下,伊德马组建了一支专门搜捕拉丹和的队伍。很快,这支私人武装得到了一个绰号:匕首特遣队。如今,这支队伍仍在阿富汗山区四处寻找拉丹。
伊德马曾夸口说,他的匕首特遣队是无需美国政府支持、不要政府资金支持的超级反恐队伍。但实际上,伊德马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异常紧密。有一次,他在自我炫耀时说走了嘴:我们也跟美国的反恐小组合作,与五角大楼和其他联邦机构合作??跟我们联系的有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负责情报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以及四星上将凯文·安德森。我们之所以不愿意跟美国政府签合同,是因为我们想能随心所欲地行动。
不少人相信,伊德马的话并非都是夸口之词,因为匕首特遣队确实有过很辉煌的战绩:发现和基地组织暗杀阿富汗教育部长和安全部长的阴谋、揭露和军阀希克马蒂亚尔联手暗杀阿富汗国防部长的计划、破获准备用油罐车袭击美军和北约驻阿富汗总部的图谋??
但阿富汗人了解得最多的是,为了追捕拉丹,伊德马无所不用其极。2004年7月5日,阿富汗安全部队和国家安全情报局的特工突袭了伊马德的住所,逮捕了他和其他15名美国退伍军人、两名阿富汗翻译和一名清洁工。原来,有人举报称,伊德马私设公堂,滥用私刑,擅扣阿富汗平民,以逼问关于拉丹的线索。
在法庭上,证人们声泪俱下地控诉起伊德马的种种劣行--当地宗教领袖乌拉赫说,为了逼问拉丹和成员的行踪,伊德马一行将他绑架后,剥光了他的衣服,让他当着其他被俘者如厕;喀布尔小商贩谢伊则控诉说:因为受不了毒打,我只好胡乱说教育部的一个官员是分子。
面对这些指控,伊德马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辩解了两个多小时,甚至要求法官允许他打电话给阿富汗的多个部长、将军、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和其他要员,好让他们出庭作证??审判最终不了了之,伊德马不到三周就出狱,离开了阿富汗。
不过,他不久就杀了回来,重新出现在喀布尔附近的山区,继续他捉拿拉丹的大业。
了解伊德马的人说,他是不会离开阿富汗的,因为美国今年已将悬赏捉拿拉丹的赏金,由2500万美元提高到5000万美元。对赏金猎人来说,这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美国退伍老兵吉姆·莫利斯表示,他与伊德马相识12年之久,很了解这个人。伊德马就是一个生意人--靠捉,或者说捉拉丹挣大钱。在阿富汗,训练有素的赏金猎人有许多正规军不能够比拟的优势。他们无需官僚机构的批准就能迅速行动;他们不怕死,也不存在与乌纱帽有关的各种担忧。事实上,像拉丹那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从不会超过12小时。依照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永远也别想逮着拉丹,而伊德马却有创造奇迹的可能。(余春雨)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本·拉丹与基地组织,似乎还将占据各类媒体头条新闻的位置。基地组织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新闻价值,是因为它仍在国际上不断组织、策划、实施重大事件,且危害慢慢的变大。但令世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长时间高压打击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情报机构最近的评估竟然认为:眼下,基地组织恢复到了9·11前后最强大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作为搅得世界不能安宁的恐怖魔头拉丹,其生死存亡自然引起多方关注。能否抓到他,何时、由谁逮住他,自然成为国际焦点。
实际上,早在9·11事件前,拉丹的知名度还不高。但那时,这个被国际反恐人士称为恐怖大亨的人,已经被美国盯住。这个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在阿富汗一手培养出来的抗苏圣战斗士,在苏军撤出阿富汗后回到了沙特。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拉丹由于激烈的反美、反沙特王室言论,被沙特取消国籍并驱逐出境。他自此成了美国的敌人。
既然拉丹与美国为敌,日子自然就不好过,其一举一动都在美国人的监视之下。无论他走到哪里,美国的压力就跟到哪里,基本上没有一个国家敢收留这个恐怖魔头。最终,拉丹只有再次回到他的恐怖大本营--阿富汗,当时国际上很少有国家承认的政权收留了他。此后,1998年美国驻东非两个国家使馆被炸,2000年在也门海域的美国军舰遇袭,更是让美国人视其为心腹大患,大有诛之而后快的想法。
9·11事件使拉丹一举攀上了国际恐怖史的最高峰,同时也使美国从联合国那里得到了尚方宝剑。美国人凭借世上无人能敌的军事实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阿富汗。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美国人立刻剑走偏锋,没多久转而攻打另一个敌人--
伊拉克。可是,此后,越反越恐的局面,让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特别是美国的死敌拉丹至今仍然逍遥法外,更是让美国政府难以向美国人交差--为反恐,花了美国纳税人3000亿美元;为反恐,派出的军队一增再增;为反恐,投入最为领先的高科技;为反恐,软硬兼施拉盟友??可越是如此,世人就越难理解: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就是抓不住穷途末路、有病在身的拉丹?
国际上曾盛传的阴谋论认为,美国人不是抓不住拉丹,而是有意不为之。放着拉丹,美国政府便更有理由在国际上借反恐之名,行谋霸之实。但有分析指出,9·11事件后,美国打下阿富汗,随即匆匆对伊拉克开战,拉丹并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基地组织本身才是。因此,拉丹的存亡已不是国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恐只是给了美国一个更好地在全球谋求霸权的理由而已。也就是说,即使拉丹不存在了,国际活动仍然会继续横行,美国依然可以既反恐又谋霸。因为美国自身在国际上的作为,就是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源,不用把拉丹当作一个借口。
也有人认为,美国之所以抓不住拉丹,巴阿边境复杂的地形地貌是一个客观因素。这的确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美国曾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超群的科学技术水平,轻而易举地抓了拉美某国的总统,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萨达姆生擒。由此看来,巴阿边境环境的复杂,根本就阻止不了部署在巴阿边境、配备高科技装备的美国特种部队。更不用说,还有一帮训练有素、灵活机动的赏金猎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美国下决心,就能将拉丹擒获。
也有分析认为,美国之所以还未抓到或打死拉丹,人为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与美国以往所抓获的人物相比,拉丹被众多的当作精神领袖,被他的支持者、同情者视为反美英雄,被一些宗教信仰者视为抗击异教徒的圣战斗士。因此,拉丹并不是躲藏在山洞里,也不是隐蔽在树林中,而是潜伏在人墙后。如此来看,美国人抓不住本·拉丹,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中心主任李伟)
下一篇:二手花椒微粉碎机结构图